
中國“聚寶盆”: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突破15萬元
家家安西寧6月10日電 (記者 孫睿)青海省政府新聞辦10日下午召開“青海這十年”海西州專場新聞發布會,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喬亞群對外發布,十年來,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570.3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713.78億元,人均突破15萬元。
青海省海西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體是素有中國“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面積約32.58萬平方公里。
喬亞群介紹,十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海西州在生態環保、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走出了一條資源循環利用、生態持續改善、經濟穩步發展的道路。
圖為柴達木盆地網紅景區“惡魔之眼”艾肯泉。 海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
——政治引領不斷加強。十年來,海西州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扎實開展作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以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正風肅紀反腐,黨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執行力、制度約束力明顯提升,修復凈化全州政治生態取得明顯成效。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年來,海西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惡化趨勢得到全面遏制,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服務功能逐步增強,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完成國土綠化人工造林138.77萬畝、封山育林(草)28語音呼叫對講3萬畝、森林撫育54.79萬畝,退化草原治理1137.38萬畝,沙化土地治理630.38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5.1%,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圖為柴達木盆地藜麥?!O睿
——工業經濟穩中提質。十年來,海西州構建了以鹽湖化工產業為核心,融合油氣化工、煤化工、金屬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等多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循環型產業體系。同時積極融入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架構順利實現,新能源產業裝機總規模達到1163萬千瓦,新能源產業增加值是2012年的3.8倍,年均增長16.2%。
——農牧業發生綠色變革。十年來,海西州立足“凈空、凈水、凈土和土壤富硒”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21年達到67.38億元,是2012年的2.5倍,糧食、油料、枸杞、蔬菜播種總面積由2012年的65.68萬畝增加到86.56萬畝,糧食年產量達到9萬噸,枸杞年產量達到8.83萬噸。
——文旅事業蓬勃發展。十年來,海西州推進旅游景區、旅游線路建設,持續打造青甘線、青藏線、柴達木環線等十余條精品旅游路線,并帶動形成了水上雅丹、雪山溫泉、翡翠湖、哈拉湖等一大批網紅旅游勝地。同時堅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豐富和創新文旅產品,建設了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度假區,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旅游城市和街區、公共文化場館、特色小鎮、鄉村旅游點。目前,全可視對講門禁州上下正著眼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圍繞構建“一圈三核三廊道七板塊”旅游發展格局,在更高的起點上培育全域旅游、全景旅游、全季旅游,“祖國聚寶盆·神奇柴達木”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圖為柴達木盆地光伏產業園?!『N髦菸麄鞑?供圖
——改革開放蹄疾步穩。十年來,海西州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及時完善促進經濟發展和支持中小微企業系列政策舉措,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同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格爾木青藏國際陸港加快建設,格敦、格庫鐵路全線運營,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祖國“聚寶盆”正在由資源型發展模式向“資源+創新”兩翼齊飛加快轉變。
——民生福祉持續提升。十年來,海西州持續擴大民生支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1252元提高至2021年的3881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16元提高至2021年的17590元,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更加牢固。同時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等政策舉措,完成涉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雙語”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學校建設,率先在全省通過全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驗收。
——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十年來,海西州扎實開展愛國法治宣傳教育、社會治理等工作,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同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實現州縣鄉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