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看經濟:數字經濟成各國必爭之地,中國機遇在哪里?
(中國這十年)首席看經濟:數字經濟成各國必爭之地,中國機遇在哪里?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 夏賓)“過去十多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雖然落后于美國,但在發展歷程中正逐漸改變過去‘跟隨者’的姿態,甚至在部分領域已開始扮演‘引領者’的角色。”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十年,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可視對講門禁 他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大、增速快;從結構上看,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以平臺型企業為代表的狹義數字經濟發展更為迅速;從區域發展來看,中國數字經濟還為中西部等地區的協調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此外,過去十年中國的數字治理體系在摸索中不斷完善。
當前,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也是各國的必爭之地,放眼全球市場,中國機遇在哪里?
彭文生把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總結為三大類,即:具有規模優勢帶來的創新機遇、產業鏈完備帶來的協同機遇、發展中國家的廣闊市場提供向外的拓展機遇。
他指出,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同樣對發展數字經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其無論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新經濟模式應用方面尚有不足。同發無線門鈴達國家相比,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無論在人口規模還是發展歷程方面,都更具相似性。這一相似性有利于中國企業將國內成熟的數字解決方案移植應用到其它發展中國家,既可以拓展本土市場空間,又可以滿足這些國家的發展需求,有助于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形成“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局面。
彭文生指出,中國通信領域申請的PCT專利數量曾遠落后于歐美國家,但今天已大幅領先;5G的大規模推廣更是帶動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讓中國在部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先機;中國很多耳熟能詳的原創型APP應用,不僅在國內市場獲得了成功,在國際市場也同樣取得了豐碩成果。
“這些都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不過,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數字硬件、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中國跟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數字治理方面仍有較多需要探索的空間。”彭文生說。
不可否認,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仍有較大發展潛力,在進一步挖掘潛力的同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彭文生指出,要改善中國數字經濟“中間強,兩頭弱”的情形。與美國相比,中國在數字經濟中間層的部分領域,也就是數字平臺發展更快,但在ICT技術所在的核心層和廣義數字經濟方面表現不如美國。
此外,要增強數據要素的流動性,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一方面需要保護數據中的隱私,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打破巨頭對于數據要素的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對此,彭文生建議,可嘗試通過推進數據確權,滿足不同主體的數據權利主張,增進社會福利的最大化;還要關注被數字鴻溝阻隔的群體,公共部門需扮演好制度建設者和社會兜底者的角色。
事實上,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之一。
彭文生直言,中國人口基數大,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同樣也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而這些稟賦條件為數字經濟發揮潛能提供了空間,并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助力中國經濟增長。
彭文生進一步指出,從需求端的三駕馬車來看,數字經濟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就消費而言,電子商務平臺可以匹配不同地區商品的供應和需求,降低消費摩擦,增強競爭。就投資而言,數字技術同樣助力了信息不對稱的消除,提高了投融資效率。就貿易而言,數字經濟擴展了國際貿易的深度和廣度,不僅讓跨境服務貿易成為可能,還降低了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門檻。(完)
搜索
復制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