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中國制造業迎來換道超車的好機會
家家安6月24日電(記者 吳濤)24日,在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稱,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家用門鈴世界制造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制造強國,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抓住換道超車的好機會。
周濟進一步指出,今后15年正是智能制造這個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工業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實現中國制造工業的換道超車、開道超車、跨越發展,而智能制造是實現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技術路線。
周濟稱,制造業創新的內涵主要包含了四個層次:一是產品創新,二是生產技術創新,三是產業模式創新,四是前面三者集成在一起形成的制造系統集涂鴉可視對講成創新。在這四個層次上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都是制造業創新的主要路徑。
周濟表示,產品是制造的主要載體和價值創造的核心,例如目前的智能汽車是典型的智能產品,近來一個時期,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想。到2035年,我國各種產品和裝備都將從“數字一代”發展成“智能一代”,升級為智能產品和裝備。
“智能工廠是智能生產的主要載體,近年來,涌現出一大批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的示范工廠、標桿工廠、燈塔工廠,這些企業都已經成為本行業世界級先進制造企業。”
不過周濟指出,“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這些都還只是數字化、網絡化階段的智能工廠,也就是第二代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廠,更先進的技術升級還在后面,即智能工廠將應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建成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工廠。”
“我們說機器換人,企業生產能力的技術改造、智能升級,不僅僅是解決一線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高升的問題,還是從根本上提高制造業的質量、效率和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智能生產也就是企業生產能力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是推進智能制造的主戰場。”周濟稱。
周濟還表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引發了產品和生產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會催生出以智能服務為核心的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實現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根本性轉變。(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