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中國糧食自給自足為當今世界樹立了榜樣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陳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日益嚴峻。近日,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CIKD)對外發布了《全球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報告對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情況進行評估,并對全球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建議。報告指出,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惡化,各方需共同維護糧食安全。
近日,中新社記者就相關內容對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進行專訪,文康農表示,中國糧食自給自足為世界樹立了非凡的榜樣。
報告指出,全球營養不足發生率在2014年至2019年間基本保持在8.3%左右,2020年這一指標上升至9.9%,全球營養不足人口增至7.68億人,其中最不發達國家營養不足發生率高達23.1%。2021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面臨糧食危機甚至更嚴重的糧食問題,較2020年增加近4000萬,創2016年以來新高。
“當前快速增長的糧食不安全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文康農表示,地區沖突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受極端天氣影響,中非和南部非洲也是受糧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地區,2021年4月至9月,馬達加斯加南部近14000人因干旱而陷入災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不僅損害了農產品貿易、供應鏈和市場,也損害了很多民眾的生計。
文康農認為,當前面臨的糧食危機問題“時間緊迫、形勢嚴峻”,新冠肺炎疫情使數億人陷入貧困和饑餓,營養不良的情況也在增加,數百萬兒童發育遲緩,這些都成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道路上的阻礙。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在2021年警示,如果不采取緊急行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持久影響,2030年仍有約6.6億人可能面臨饑餓,2030年“零饑餓”目標前景堪憂。
“2030年‘零饑餓’目標不一定完全不可能實現。”文康農表示,當前全球糧食不安全威脅不斷升級,要求各方立即采取行動,具體方法包括:創新,通過數字解決方案提高食品供應鏈的效率、包容性和彈性;確保食品安全和飲食營養質量;減少食品損失和浪費;支持和加強農業食品企業和投資;改善體制和政策環境等。
針對當前全球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報告也給出了建議。報告指出,要深化國際合作,攜手推進構建更加健康、更可持續和更為公平的糧食系統,攜手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構建公平合理、持續穩定的農業貿易秩序、完善國際糧農治理。
“中國糧食年產量超過6.5億噸,人均糧食產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在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方面為世界樹立了一個非凡的榜樣,成功地利用了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文康農表示,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的成就深深植根于堅定的政治承諾,中國政府始終將農業、農村、農民的生計問題作為首要工作議題,中國連續19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加上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中國民眾的辛勤勞對講門鈴動,中國才能夠取得顯著的農業發展。
家用門鈴 文康農表示,中國在發展的道路上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創新政策、技術,形成了一座“巨大的中國知識寶藏”,這些解決方案可以通過雙邊、多邊合作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并加以利用,為其他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支持。尤其是中國高層去年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為國際發展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如約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增添了新的有益平臺。
“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深化與中國之間的合作,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努力為實現2030年‘零饑餓’目標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他說。(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