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中國工業生產恢復增長,高新產業拉動明顯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劉育英)在4月份經歷疫情沖擊之后,5月中國工業生產由負轉正,其中高新產業拉動作用明顯。
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可視對講增加值由4月份同比下降2.9%轉為同比增長0.7%。從主要行業和產品來看,多數行業和產品均出現明顯改善。41個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617種產品中有256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
從三大門類看,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1%,上月為下降4.6%;而采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均較上月回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5月工業運行數據報告認為,制造業是工業生產由負人臉識別門禁轉正的主要拉動力。
該報告認為,工業生產恢復增長,高技術產業拉動明顯。數據顯示,5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月提升了0.3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工業總體。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分別增長11.0%和9.4%。
工業生產的結構也在優化。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一是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繼續保持增長;二是綠色轉型有條不紊,新能源產品增長較快。新能源車、太陽能發電和核能發電分別增長108.3%、8.3%和1.3%。
中國工業生產為何得以快速恢復?專家認為,首先來自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上海等地通過“白名單”等措施推進復工復產有序進行。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汽車行業,5月份全國乘用車產量為170.1萬輛,較4月份增長70.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2%。
穩增長政策也顯現出成效。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韓建飛表示,今年以來,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以及各地政府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減稅降費、金融支持、刺激消費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工業穩增長政策,政策效應開始顯現。
在需求端,外需高位運行,疊加穩外貿政策支持,5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1.1%,較上月抬升13個百分點;投資也保持韌性,1-5月份,中國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1.1%和10.6%,增速分別較固定資產投資高4.9個和4.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4.9%,增速高于制造業投資14.3個百分點。
6月是工業恢復增長的關鍵點,韓建飛表示,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控制,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更多企業將穩產達產,6月上旬重點行業開工率、貨運量等先行指標顯示,工業經濟進一步回升。
連平認為,中國工業生產內生韌性和恢復能力較快,有望推動工業生產增速6月份向常態化水平修復。
不過,多位專家也認為仍然存在不確定因素。在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專家提出,要更多關注需求側問題,謹防形成需求收縮、供給沖擊交互的負向循環;要防范制造業上下游利潤分化過大導致的投資內生動力不足問題;要深入研判全球經濟滯脹外溢性進一步加劇帶來的風險,預先做好相關準備。
工信部強調,各地區要把提振工業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打通供需循環“堵點”“卡點”,持續打好助企紓困“組合拳”,千方百計把前期耽擱的產量奪回來,促進工業經濟加快恢復,努力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