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都上海:如何使數字化轉型為城市經濟“筑渠引流”?
家家安上海6月24日電 題:數都上海:如何使數字化轉型為城市經濟“筑渠引流”?
作者 高志苗 樊中華
數字商圈、云上會展、B2B鋼鐵全產業鏈智慧服務、智能末端配送……數字化轉型應用在上海“全面開花”,深耕在線新經濟、夯實數字新基建,數據和場景新要素促成經濟加速循環,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為上海經濟發展“筑渠引流”。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信息研究所所長王振接受家家安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加快了新舊動能的轉化速度,也加速了上海對數字經濟的系統性認知和建設,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會不斷孕育出新的產業、業態和模式,成為“疫”后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動能。
以“在線”為引領打造發展“新高地”
2021年上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13098.3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0%;新生代互聯網經濟交出亮眼答卷,拼多多、B站、米哈游、大眾點評等企醫護對講業增長均超過50%,21家企業入圍“中國互聯網百強”,位列全國第二。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蘇寧告訴記者,在線新經濟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提供了新的拓展領域,在外部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獲得了新的發展動能。
在線新經濟發展離不開園區環境的滋養,上海建設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和集聚帶,建設“張江在線”“長陽秀帶”兩個在線新經濟生態園,構建沿中環線分布的“浦江C圈”集聚帶,打通“技術+產品+場景+服務+消費”全產業鏈,推動在線新經濟企業集聚發展、相互賦能,放大產業輻射帶動作用。目前已吸引美團點評、字節跳動、嗶哩嗶哩等20余個國內外龍頭和上下游企業在區域內設立新總部。
以“智造”為航向開拓制造“新路徑”
上海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民族工業發祥地、民族品牌發源地和集聚地。制造業既是上海的“百年榮光”,也是打造國際數字之都的產業底蘊和關鍵著力點。
推動5000+智能工廠在線評估,開展1000+智能工廠線下診斷服務,建設100+行業領先的示范性智能工廠……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上海聚焦先導產業及重點產業,支撐上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合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數字產業之都。
王振指出,數字產業涉及到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技術彼此交叉、關聯、支持,因此各領域必須系統推進。上海具有深厚的工業基礎、人才集聚和先導產業先發優勢,可以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生態。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密不可分。珍島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蓬認為,目前來看整個經濟的發展是融通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數字經濟的載體,數字經濟為加強了實體經濟的效率以及對講門鈴用戶體驗等,兩者相互作用、相互結合。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數字化手段可以幫助企業最大化程度消化線下的服務職能,提高線下服務效率。”張蓬說。
以金融科技為突破實現發展“新機遇”
2021年以來,人民銀行數研所在滬設立上海金融科技公司、由外匯交易中心等六家金融市場聯合設立的上海聯合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即將注冊成立……上海支持科技企業在滬布局發展的同時鼓勵在滬金融要素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加強金融科技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網絡計算專家蔣昌俊表示,在數字金融領域進行“虛實世界交互”的深入探索,是中國重構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的難得機遇。
蔣昌俊舉例,面對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防范難題,可通過數字金融模擬平臺,構建起與完整的、與現實世界相對等的虛擬經濟金融系統,從而在現實世界中進行調控和防范,最大程度避免真實世界發生嚴重后果。
傳統金融體系的話語權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但同時,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和數字經濟已走在全球前列,例如中國的第三方交易防欺詐系統,賠付率僅為百萬分之五,遠遠領先于國際,蔣昌俊說。
在數字新金融時代,蔣昌俊認為,中國應該也必須有所作為,在基礎理論、核心技術、標準專利、政策支持上率先實踐,掌握新規則制定的先導權,數字人民幣及其交易清算系統和安全保障的研發也是其中重要一步。(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