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灣區新秀”肇慶積極對接港澳 打造新能源等萬億級產業集聚區
中新社廣東肇慶6月25日電 題:“灣區新秀”肇慶積極對接港澳 打造新能源等萬億級產業集聚區
中新社記者 小區對講機張見悅 蔡敏婕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珠肇高鐵、廣佛肇云高速、肇慶港等“硬聯通”打造融入廣佛、快速對接深港澳、輻射大西南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對標港澳、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體制機制“軟聯通”“融珠入灣”……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三年多以來,“灣區新秀”肇慶正在繪就建設新藍圖。
肇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主體城市之一,土地面積大、開發強度小,具有獨特的區位交通、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土地空間、產業基礎等優勢;綠色是肇慶發展的底色。
中共廣東省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搶抓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打造“灣區新秀、活力肇慶”,努力建設成為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新都市。
積極主動對接港澳共建合作
當前粵港澳區域間經貿合作不斷實化、深化。近年來,肇慶市不斷加強與港澳等大灣區城市的軟硬聯通,通過配套發展、補缺發展、特色發展,在大灣區中贏得一席之地。
如今,肇慶“一條黃金水道、七條軌道交通、九條高速公路”立體交通網絡初步構建成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加速。與此同時,肇慶引進了維珍妮、平謙國際、奧士康等一批港資企業,并打造一批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主動對標港澳等大灣區城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張愛軍稱,將涂鴉可視對講以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為依托,完善港澳青年創業創新服務體系,將肇慶打造成為港澳產業鏈強鏈補鏈和成果轉化的重要承載地;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肇慶)示范區,與港澳在產業發展、創新創業、民生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推動與港澳體制機制“軟聯通”,實現優質產業圈、生活圈與生態圈有機融合。
與此同時,肇慶將參與“灣區通”工程等建設,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打通更多對接港澳的新通道。優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布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共建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
打造新能源萬億級產業集聚區
在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工地,工人忙碌、車輛穿梭;小鵬汽車肇慶工廠里,一輛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走向市場……
近三年來,肇慶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等龍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配套產業鏈不斷延伸,大項目“榕樹效應”不斷釋放。當前,肇慶產業振興的頭號工程——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正在加快建設,將打造成萬億級產業集聚區,引領、輻射、帶動全市產業發展。
“肇慶發展的基礎在產業,關鍵在產業,希望和潛力也在產業。”張愛軍稱,2020年以來,肇慶新引進產業項目1595個。接下來,將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西部制造新城,加快構建“廣深港澳研發孵化—肇慶加速產業化”的創新協作發展格局,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張愛軍稱,肇慶將構建以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能源體系,“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投資約1000億元人民幣建設164個綠色能源項目,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能源基地建設。
“肇慶在大灣區中土地面積最大,水能、光能、風能等資源充足,山地丘陵多,河流落差大,生態資源豐富,發展綠色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張愛軍表示,近年來,肇慶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推進廣寧浪江、封開讜山抽水蓄能等重大能源投資項目建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森林覆蓋率最高
置身七星巖,山巖在清澈湖中的倒影清晰可見;每到春季遷徙期,許多候鳥到鼎湖山繁殖……肇慶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1%,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林業用地面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
張愛軍稱,肇慶將以工業化理念、產業鏈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大灣區(高要)預制菜產業園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建好用好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肇慶配送分中心等,當好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
肇慶生態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張愛軍說,將推動生態、文化、旅游等優勢特色融合發展,創建國家級廣府文化生態保護區,參與西江流域旅游風光帶建設,創建國家級廣府文化生態保護區,重塑肇慶旅游新輝煌。(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