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到2049年前后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學研究的中心
家家安6月25日電 (劉文文)近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到2049年前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有影響的經濟體,將成為世界經濟學研究的中心。
林毅夫是在“你好!大學——北大名師聊專業”系列活動第二講暨北大博雅講壇第469期專場直播活動上說這番話的。
如今全國各地高考分數線陸續發布,知乎數據顯示,今年高考期間“高考志愿”相關類目下的問題總數達767萬,相關檢索詞搜索量達1.97億次,內容瀏覽量突破25.2億次。如何正確填報志愿、擇校擇業成為考生關注的熱點。當天活動上,林毅夫圍繞擇校擇業解答廣大青年學子及家長的困惑:與其盲目追求所謂的“熱門專業”,不如從個人能力和興趣出發,選擇自己學起來得心應手并且內心熱愛的專業。這樣不僅可以使自己內心得到最大的滿足,也會事半功倍。
對于經濟學所能應用的范圍,林毅夫指出,經濟學是一門關于選擇的科學,是關于如何在可選范圍內做出最優選擇的學問。關于學習經濟學的基礎素養,他提出兩點:第一要有家國情懷,關心人類命運,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第二要是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剖析因果關系,把握事物的本質。
論及中國經濟前景時,林毅夫預計,到2049年前后,即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完成的時候,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有影響的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中心以及世界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因此他特別強調,現在進入經濟學專業學習的學生趕上了一個大好的時代,他勉勵青年學子要抓住歷史賦予的機遇,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鍵報警呼叫不辜負時代。
在人才培養和教學理念上,他認為,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是實現古人所說的“傳道受業解惑”以及踐行“語音呼叫對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的良好方式,老師經由“業”的傳授和孔子所主張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適時點撥啟迪學生對“道”的開悟,以最終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基于這樣的理念,林毅夫長期堅持與北大學生對話交流,并將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結集成冊,先后出版了《本體與常無》《解惑集:中國經濟專題答疑錄》《園丁集: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研習交流實錄》等研習對話交流實錄,供廣大學子參考學習。
活動最后,林毅夫還為即將進入大學學習經濟學的青年學子獻上寄語,并建議廣大學子在年輕時多讀經典,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時代大潮中找到個人的社會價值。
據悉,“你好!大學——北大名師聊專業”系列活動邀請多位北京大學的教授針對擇校就業等內容進行分享。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博雅講壇與抖音、西瓜視頻聯合舉辦。(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