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首例短視頻平臺網絡“爬蟲”案 技術合規應不斷被拷問
技術如何合規化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去追問。
無線門鈴 明明只是進直播間看了眼帶貨,結果其他銷售同類產品的商家卻精準找上了門,此時請注意,你的信息可能已被非法爬取。
近日,全國首例短視頻平臺領域網絡“爬蟲”案已經審結。被告人基于“爬蟲”軟件通過入侵短視頻服務器非法獲取用戶昵稱、UID等數據并對外銷售,被認定構成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3萬元,沒收違法所得并禁止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互聯網相關經營活動。
“爬蟲”技術原本是基于互聯網迅速發展而產生了大量信息的背景下,輔助人們精準有效篩選信息的一種檢索技術。大數據時代,數據價值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也已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并開始收集、整理和挖掘信息。
技術沒有善惡,但要是被運用于非法用途,人們的合法權益就可能面臨威脅。本案中的“爬蟲”軟件通過入侵短視頻服務器非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數據,其本質上是“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屬于網絡爬蟲技術過界使用、非法使用。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進步。技術的進步會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的直接變化。但技術的發展具有雙面性,我們在享有技術進步帶來便利的同時,更要時時追問和警惕技術被非法使用帶來的惡果。否則,技術的進步也就成為了違法犯罪的推手,各種區別于以往的違法犯罪的案件會不斷出現,各種新類型的首例案件也會隨之而來。
大數據時代,除了個人信息,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已逐步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我國也已在2021年通過人臉識別門禁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毫無疑問,這些法律法規的頒行對切實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穩定向好發展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是,從技術本身的角度出發,技術如何合規化發展,不僅是技術服務對象、技術從業人員,更是行業行政主管部門乃至整個社會,都需要不斷去追問的。惟此,技術的進步發展才能更好地為美好的社會生活助力。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方毅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