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鹽城:“一室”守護“萬戶” “40歲”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居民在警務室內調解。 鹽城警方供圖
居民給警務室送來錦旗。 鹽城警方供圖
警務室內開展宣傳活動。 鹽城警方供圖
家家安鹽城7月7日電 題:“一室”守護“萬戶” “40歲”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作者 吳堅 張騰飛 谷華
“我在這兒住了三十多年,現在小區有了警務室,生活很踏實。”7家用門鈴日,家住江蘇鹽城萬戶新村小區的邢爺爺笑著說。
鹽城萬戶新村小區始建于1983年,現有127幢住宅樓、1.3萬人口,醫院、學校一應俱全,是名副其實的“萬戶”小區。這個“40歲”的小區由于開放式的建筑特點和密集的人口流動,曾經是鹽城市區的治安亂點。
78歲的邢爺爺說,萬戶新村小區是開放式老舊小區,之前小區內閑雜無線門鈴人員很多,東西放在外面都感覺不安全,出門總是給門多上兩把鎖。
2021年6月10日,鹽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萬戶新村警務室正式投入運行。一年間,警務室以“萬家燈火,全心守‘戶’”為服務理念,不斷延伸工作觸角,成為治安管理、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小區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75%,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在萬戶新村警務室二樓,有一張以3D實景地圖為底座的數字社區平臺。民警盧俊良介紹,這個平臺可以實時了解小區治安狀況和警力、社區力量部署情況,精準推動服務群眾、安全監管等職責落地,哪棟樓有群眾報警了,可以根據警情內容聯系就近的人趕去處理。
根據小區居民多、互相熟的情況,警務室還吸收物業保安、場所保安、單位保安、網格員、老年人等成立“萬家衛士”聯盟,聯勤、聯動、聯防,實現共居一處、共享平安的目的。
“65歲以上老人占小區總人口的23%,其中還有很多獨居老人。”盧俊良說,警務室建立了獨居老人信息庫,在他們日常活動區域布設人臉識別探頭,老人活動一旦有異常,平臺將發出預警,提示民警及時查看。
劉女士是萬戶新村小區群租房的房東,她現在成了警務室的常客。“房屋出租要備案,這是規矩,也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但我堅持報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方便。”劉女士說,過去,租房報備要騎車20分鐘到派出所辦理,費時費力,有時候干脆就不備案了,現在買菜時路過警務室,幾分鐘就備案好了。
給居民帶來最大便利的還是設置在警務室一樓的“鹽之e警”綜合服務中心。除了人工服務窗口,這里還有24小時自助服務區,居民如要補辦身份證、申報出生戶口、駕駛證到期換證、辦護照等,隨時都能來辦理。
“我們還為居民提供‘村’里獨有的服務項目,居民通過警務室就能聯系到開鎖、縫紉、編織和磨刀等便民服務。”盧俊良說。
“你是姐姐,要多包容弟弟……”“作為男子漢,家里的頂梁柱,怎么能任性……”日前,萬戶新村警務室專職調解員彭金生用4個小時,調解了沙家姐弟因合伙經營鬧了3年的矛盾。彭金生說,小區雖然人口多,但大家共同居住了幾十年,很多矛盾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是要傾聽他們心聲,幫助他們打開心扉。
除了日常調解,萬戶新村警務室還聯合社區調解委員會將“公調對接”向社區、網格延伸,聯系法院將“訴調對接”前移到警務室,聯系法律專業人士利用“網調對接”開展視頻調解。
為進一步和諧警民關系,增進居民間的聯系,警務室還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尤其是廣場說法、上門普法、情景反詐等互動宣傳,既豐富了小區居民生活,又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識。
“見證了萬戶新村警務室從無到有,見證了萬戶新村小區的新變化。期待這個老小區的下一個10年,期待它越來越好!”盧俊良說。(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