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學者“西湖論劍”共話數據安全:識別分類是關鍵
家家安7月7日電(楊詩涵)當前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能否構建真實可信的數據世界成為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的關鍵因素之一。近日,由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主辦的“2022西湖論劍·網絡安全大會——數據安全治理和個人信息保護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聚焦行業前瞻話題,共話數據安全治理新趨勢。
全國信安標委秘書長、電子標準院黨委書記楊建軍指出,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已一并納入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牽頭制訂了多項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標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tuya可視對講術管理司劉大山處長認為,《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相繼出臺對相關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未來更要強化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的頂層規劃。
保護數據安全的前提在于正確識別哪些數據是需要保密的,并對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分級保密處理。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雷楠處長表示,為進一步夯實安全管理的制度基石,必須盡快建立健全數據分類分級安全防護、風險評估、應急處置等重點制度和關鍵標準。
然而從新型辦公環境下看,做到這些似乎沒那么容易。
阿里云安全資深產品專家馬樂樂稱,在實際情況中企業的生產數據多且復雜,很難做到敏感數據的分類分級;且各個團隊間權限交叉,理出清晰的邊界并非易事,這些問題給數據安全治理帶來了一系列挑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左曉棟建議,應該從后果角度而非從傳統的數據類型角度描述重要數據的特征。“從定義來講就是影響國家安全,所以我們的任務是從16類國家安全的角度判斷重要數據可能會帶來的后果。”
左曉棟補充道,各部門、各行業要制定自己的標準規范,根據實際情況展開,以處理好國家標準和地方、行業的差異之間的關系。
四川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陳興蜀同樣表示,因地制宜極為重要。“可能在一個單位實施得很好的標準,照搬到別的單位做的時候就發現行不通。”他建議,企業管理者防患于未然,預先營造關于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方面的企業文化,將損失扼殺在搖籃一鍵報警呼叫里。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總師組專家李京春則關注另一個難點,“數據保護最突出的問題是復合型人才十分匱乏”。據他介紹,相關專業人才缺口超百萬,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將直接影響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嚴重制約數據市場的安全有序流動和開放共享,讓數據長時間處在各種威脅和不穩定因素的包圍中。
李京春提出,開展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能有效解決人才短缺問題。數據安全保護的第一場戰役就是要提高全民的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意識,關鍵在于利用國家現有教育和培訓資源,“讓更多的普通人成為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的明白人和會操作的能人”。
安恒信息首席科學家、高級副總裁劉博建議,以數據安全治理的思路來落地相關產品,“從數據安全的規劃,到數據安全的建設,再到檢查評估以及運營,數據安全要在運營中持續提升能力”。他表示,建設數據安全不僅是為了合規,更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家家安)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