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全國專利轉讓許可42萬次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記者王琳琳、宋tuya可視對講晨)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衡付廣24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我國專利轉讓、許可次數達到42萬次,同比增長15%。知識產權的高效流轉有力促進了創新資源要素的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加速釋放了創新活力。
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對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著力構建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共支持建設33個知識產權運營平臺(中心),為知識產權的供需對接、交易流轉提供支撐。
衡付廣介紹,2021年,我國綠色新能源等“雙碳”相關產小區對講機業專利轉讓許可尤為活躍,轉讓許可次數增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多,有力促進了低碳轉型發展。高校科研院所專利轉讓許可次數達到2.7萬次,同比增長33.4%,其中30%的專利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高價值專利轉化的“源頭活水”。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到3783億元,其中出口額增速達27.1%,超過進口額增速10.5個百分點,呈現出“出口進口同步增長,出口增速更勝一籌”的局面。
知識產權運用的快速發展,從需求端有效激發了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動能,有力帶動了知識產權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云介紹,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過7.3萬家,從業人員超過86.5萬人,年營業收入超過2250億元,分別比“十三五”期初增長了97.3%、95.7%和125%。知識產權服務業機構數量的不斷增長、業態的不斷豐富、規模的不斷壯大,為知識產權運用的快速發展、生態的加快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撐保障。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記者王琳琳、宋晨)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24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2年到2021年,高校專利授權量從6.9萬項增加到30.8萬項,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從2357項增長到15000多項,專利轉讓金額從8.2億元增長到88.9億元,高校專利數量質量實現雙提升。
為加快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雷朝滋介紹教育部開展了多項改革探索。在提升成果質量方面,推行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過去,一項技術無論是否有必要申請專利保護,只要發明人提出申請,高校都會按既有程序協助開展申請工作,由此產生了許多不是為了保護創新而申請的專利。推行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就是希望通過評估決定是否應該申請專利,從而保留高質量、有轉化前景的專利。”雷朝滋說。
在加強政策激勵方面,教育部調整了資助獎勵政策。例如,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獎勵,大幅減少并逐步取消對專利授權的獎勵,同時,鼓勵發明人與高校共同承擔專利費用,對于發明人承擔專利費用的,可采取從成果轉化收益中加倍返還的方式,加大激勵力度。“這是希望強化發明人責任意識和內生動力,提升專利質量。”雷朝滋介紹,目前高校普遍加大了成果轉化獎勵力度,將獎勵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獎勵比例達90%以上。
此外,教育部倡導高校通過普通許可而不是獨占許可方式實施專利轉化。雷朝滋表示,獨占許可收取的許可費較高,對企業來說資金壓力更大、風險更大、決策過程更為慎重。同時,成果由一家企業獨自實施,可能受到企業自身管理、經營等因素影響,失敗風險較高,一旦失敗,科技成果有可能錯過投放市場最佳時機。而普通許可既降低了企業實施成本,也減少了成果轉化失敗風險。
教育部鼓勵以基本許可費加提成的許可費計算方式,替代一次性付清許可費用,消除企業因過高許可費而產生的顧慮,同時使高校科研人員長期獲得成果轉化帶來的收益。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