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文化觀察:運河邊的工業遺存如何活起來?
家家安杭州10月8日電 題:浙江文化觀察:運河邊的工業遺存如何活起來?
記者 謝盼盼
沉寂多年的小河公園重新熱鬧起來了!
小河公園位于杭州市拱墅區原中石化小河油庫。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標志性項目之一,小河公園在今年國慶節對外開放。
中石化小河油庫是杭州人熟悉的“老工業代表”,小河油庫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是新中國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庫,位于京杭大運河、余杭塘河、西塘河“三河匯流處”,也是運河歷史變遷的重要見證。
記者走訪發現,剛剛開放的小河公園變成運河居民的打卡地,走進小河公園,不少文藝新地標映入眼簾。被保留下來的3個油罐在加固翻新的基礎上新增了幾千個大小不一的孔洞,營造先鋒時尚的藝術化光影效果,與碼頭邊的新建“油罐”共同組成“大燈籠”。
正在建設中的杭鋼舊址公園焦爐地塊 嚴格
不止小河公園,這些年來,浙江工業遺存改造屢見不鮮,曾經的廢舊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等工業遺存逐tuya可視對講漸轉化為文旅項目。1905年成立的和豐紗廠變身為和豐創意廣場、石浦第一冷凍廠舊廠區變身為中國海洋漁文化館、1986年建成的奉化熱電廠變身為奉化博物館……
在杭州運河邊的工業遺存“變身”,不難發現它們都在三個“結合”上特別下功夫。
與城市歷史相結合,與民眾記憶相融合。
在小河公園改造中,被保留下來的3個油罐在加固翻新的基礎上新增了幾千個大小不一的孔洞,營造先鋒時尚的藝術化光影效果,與碼頭邊的新建“油罐”共同組成“大燈籠”;走進杭州市東新路旁的武林之星博覽中心,可見一幢幢老廠房的青磚墻,而當年用于運送制氧設備的老火車頭以及聳立的煙囪都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和“講述者”。
航拍小河公園 鮑圣慧
與百姓需求結合,將老百姓的需求貫穿在設計改造中。
小河公園的建成,推動了從三堡船閘到石祥路以南運河兩岸的貫通工程,打通了主城區最后一段綠道堵點,進一步為周邊沿線的居民漫步運河兩側綠道提供了出行便捷,新增的地下空間建成后也將進一步緩解周邊停車難問題。
從此,人們可以沿著運河綠道,從石祥路附近,一直走到三堡船閘。小河公園還設置了水上碼頭以及游客中心人臉識別門禁,未來可以通過水路抵達公園游覽。
正在建設中的杭鋼舊址公園 沈楊根
與城市氣質相結合,改造符合城市發展定位。
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重要節點,杭鋼舊址公園正在如火如荼建設,根據設計方案,保留的高爐將改造為時尚潮流發布中心以及公共服務中心。杭鋼舊址公園項目將以培植數字新興產業,打造成集文、產、商于一體的產業創新區,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樣板。
而京杭大運河畔的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變身文藝新坐標,獲得建筑設計、服裝設計等創意企業青睞;具有濃厚包豪斯風格的杭氧廠區,成為杭州國際時裝周、ADM生活創新展等的舉辦地,引領城市新潮流……
杭州曾因河而興,運河邊的工業遺存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縮影,也是城市發展的見證,如今新鮮氣息取代機器轟鳴,“變身”后的工業遺存“流淌”在百姓的歷史記憶里,恐怕也是一種新的大運河文化內涵展示。(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