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世界經濟前景亮起紅燈?
(財經天下)2023年世界經濟前景亮起紅燈?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 李曉喻)全球經濟前景因烏克蘭危機升級正越發暗淡。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近日都對明年世界經濟增速亮出“紅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全球經濟正經歷一場“根本性轉變”:從“相對可預測”的世界轉變成“更加脆弱”的世界。她直言,烏克蘭危機和疫情之后世界經濟仍存在極高不確定性,并警告說“可能會有更多的經濟沖擊”。
據IMF預計,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正在加劇,占全球經濟總量約三分之一的國家在今年或明年會經歷連續兩個季度經濟下滑。即使在經濟實現正增長的國家,民眾也會因價格上漲和實際收入減少而“感覺像是經濟衰退”。
目前,IMF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是3.2%,明年為2.9%。格奧爾基耶娃透露,下周IMF將會再次下調對明年的經濟增速預期。
世界銀行近日在報告中指出,各國央行今年相繼提高利率應對高通脹,同步程度是過去50年所未曾見,而且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在此情況下,2023年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經濟衰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發生一系列足以造成持久傷害的金融危機。
全球貿易也將因經濟低迷承受更大壓力。世貿組織(WTO)一項最新預測稱,由于世界經濟受到多重沖擊,全球貿易或將在2022年下半年失去增長動能,2023年增速將大幅下降。
根據該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將為2.8%,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3.5%。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降至2.3%,比此前預期下調1個百分點,同期全球商品進出口總額可能僅增長1%,遠低于此前預測的3.4%。
WTO認為,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進口需求將減少。烏克蘭危機導致的高能源價格將擠壓歐洲家庭支出并推升企業生產成本;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將沖擊其住房、汽車和固定投資等對利率敏感的支出領域。同時,持續上漲的燃料、食品和化肥進口價格可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糧食安全風險和債務問題。
在這場全球性的困境中,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冷暖不一。
受能源危機影響,歐美經濟似將遭受嚴寒。經合組織(OECD)預測稱,歐盟今年增速將為3.1%,明年可能急劇放緩到0.3%;美國經濟今年增速將為1.5%,明年放緩到0.5%。
相比之下,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暖意較多。據世行報告,今年該地區整體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7.2%放緩至3.2%,但明年將加速至4.6%。
面對經濟寒意,呼吁各國采取負責任政策的聲音不斷。
世行行長馬爾帕斯稱,為了實現低通脹、穩貨幣、快增長目標,決策者可以將政策重點從減少消費轉向提振生產。出臺的政策應致力于增加投資、提高生產率、優化資本配置,這三者涂鴉可視對講對增長和減貧至關重要。
世行還呼吁發達經濟體央行應考慮貨幣緊縮的跨境溢出效應,各國政策制定者應合作緩解全球供應瓶頸,支持基于規則的國際經濟秩序,以抵御可能進一步破壞貿易網絡的保護主義和碎片化的威脅。
醫護對講格奧爾基耶娃也提出,各國應制定“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