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皆可“外賣” 國慶假期長三角悄興“即時零售”
中新社南京10月7日電 題:萬物皆可“外賣” 國慶假期長三角悄興“即時零售”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露營燒烤卻沒帶烤盤,臨時用手機加購;結婚現場盤點,發現“喜”字拉花數量不夠,加急下單;重陽節無法同長輩見面,依靠跑腿小哥送禮……這個國慶假期,“即時零售”在長三角悄然興起。
和傳統商超零售、網絡購物不同,即時零售“即需即買、即買即送”,解決了“線下不知去哪買,電商下單來不及”的痛點。
過去幾年,中國的新零售業樣貌急速變化,多家平臺快速崛起,長三角成為新零售布局重倉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新零售因“疫”生變,城鄉間、水陸tuya可視對講上物流競速,新業態多面“開花”。生鮮、小吃等餐飲類商品的即買即送蔚然成風。
中新社記者觀察發現,在過去新零售的基礎上,即時零售的商品范圍逐漸走向事無巨細。新外賣再次重構了零售行業的“人、貨、場”,正成為多家互聯網巨頭的新戰場。
出門忘帶、臨時急用、節約時間、節日送禮、代人辦事等,均為新外賣典型需求場景——在這個國慶長假,這些需求被集中放大、為消費者所感知。
黃金周期間婚禮扎堆,南京的一對年輕新人告訴記者,籌辦婚禮時在細節上難免有所疏漏。對缺少的細小物件,他們傾向于即需即買、火速送達。這樣的需求,帶動了婚慶用品的外賣銷量火爆。
某即時零售平臺的統計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婚禮“喜”字外賣銷量環比上漲60%,拉花彩帶外賣銷量環比上漲22%,分別同比增長251%和98%。鮮花、紅地毯、禮炮禮花的外賣銷量在長三角區域有明顯上揚。
萬物皆可“外賣”、“所見立馬所得”的商業邏輯,對即時零售戰場的一鍵報警呼叫角逐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具備強大的貨源組織能力、物流配送隊伍。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分析認為,即時零售依靠實體商超、便利店、連鎖店、品牌門店等多種零售業態,融合數字經濟,為消費者提供1小時乃至30分鐘半徑的服務。
在歐陽日輝看來,該業態消解了線上線下零售的鴻溝,以線上流量反哺線下實體,使得線上線下企業實現融合發展,形成互補共贏的生態圈。
受疫情沖擊的中國零售業正逐漸恢復增長勢頭,即時零售有望激活過去未被滿足、未被挖掘的消費動能,為行業注入全新動力。(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