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趟1200噸中歐泥炭班列抵達甘肅 土壤改良劑提質黃土高原農作物
中新社蘭州10月9日電 (記者 馮志軍 李亞龍)首趟1200噸對講門鈴中歐泥炭班列進甘肅接車儀式9日在蘭州中川北站舉行。對于傳統農業省份的甘肅而言,其將帶動工廠化農業發展、耕地質量提升、礦山生態修復、鄉村環境建設等領域技術進步,改變農業增長方式。
作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土壤改良劑,泥炭是中國儲量稀少但國外蘊藏豐富的天然有機礦產資源,是工廠化農業和耕地質量提升不可缺少的高效綠色投入品。
圖為首趟1200噸中歐泥炭班列正在準備卸貨。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甘肅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基于地域狹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發生少等優勢,是水果、高原夏菜、種子等特色農產品生長的“天然溫床”。也是西菜東調、新鮮蔬菜及其制品、供港活牛和牛羊肉等特色農產品出口的重要生產基地,目前有逾百個特色農產品遠銷80余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甘肅官方正致力于打造綠色化、標準化、優質化、質量安全可追溯的“甘味”特色農產品品牌,以期通過品質“里子”,推廣品牌“面子”。
“泥炭是培育新生種苗的襁褓,栽培蔬菜花卉的溫床,制備有機肥料的富礦,維護環境健康的良藥。”天賑裕民(蘭州)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斌介紹說,根據甘肅工廠化農業發展和耕地質量提升,對泥炭資源和產品的重大需求,該公司此次引進國外優質泥炭資源,將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10月9日,首趟1200噸中歐泥炭班列進甘肅接車儀式在蘭州中川北站舉行。對于傳統農業省份的甘肅而言,其將帶動當地工廠化農業發展、耕地質量提升、礦山生態修復、鄉村環境建設等領域技術進步,改變農業增長方式。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地處寒溫帶的西北歐、北美和俄羅斯是世界蘚類泥炭集中分布區,地處熱帶的馬來西亞、印尼是世界木本泥炭集中分布區。中國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僅在川西北高原和東北山地發育積累少量草本泥炭資源,且長期無法滿醫護對講足市場需求。
趙斌表示,未來將借助數字技術和工業裝備賦能,將果菜茶藥種植土壤診斷、作物需求大數據,通過人工并行算法和機器學習手段,生成滿足土壤和作物需求的智慧沃土配方,再通過定制生產和精準施用,實現作物增產、增收、提質、沃土多目標協同,構建完整的泥炭數字沃土產業體系。(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