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這十年·見微)山西千里煤海“5G”牽
中新社太原10月10日電 題:山西千里煤海“5G”牽
中新社記者 李新鎖
“11年前第一次下井,師父用‘扛重50多公斤的單體柱’考驗我,一番折騰下來壓得后背火辣辣的。”談起工作環境的巨變,山西“80后”礦工劉文文說,現在“穿著白襯衫、坐在辦公室”開采煤炭正從夢想照進現實。
得益于5G、人工智能等先進設備投用,近年來山西煤礦工人從繁重、危險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少人、無人化生產正興起。
劉文文告訴記者,以“帶手機下井”為例,過去,這是煤礦安全生產的禁忌。如今,隨著5G基站和防爆智能手機的逐步普及,“在井下上網”“帶手機工作”已成為常態。工作閑暇時,他常用井下5G防爆手機拍視頻、做自媒體。
曾幾何時,山西“小煤窯”遍布。在山西“70后”“煤二代”張五星的記憶中,煤礦長期和臟亂、煤塵相伴。在創造財富神話的同時,生態破壞、事故頻發一度把“煤老板”和山西推上輿論“火山口”。
2008年至2011年,山西推動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整合關停“小煤窯”,逐步進入“大礦時代”,建設現代化礦井。
2012年至今,山西煤礦數量由1078座減少到890座,平均單井規模154萬噸/年,煤礦先進產能占比達到75%。伴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山西煤炭的生產、管理都在變革可視對講門禁。
作為中國首個5G智能煤礦,山西潞安化工集團新元視頻對講煤礦實現了“穿著西裝去上班”。新元煤礦5G+智能化礦井建設辦公室主任冀杰說,借助智能作業管理平臺,所有巡檢、作業信息共享,管理者可實時查看一線情況。
在晉能控股集團,借助智能作業管理系統,煤礦管理者通過智慧屏即時了解作業現場情況,一鍵聯系現場作業人員,生產隊通過運營中屏進行任務和問題管理,現場作業人員通過防爆智能手機、防爆智能記錄儀等單兵裝備,實現“指揮-運營-作業”三屏聯動的數字化作業。
晉能控股集團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助掘進作業序列智能視頻分析,通過安裝像頭,利用目標檢測、目標跟蹤和動作檢測等算法,對掘進作業中的危險區域、支護過程等進行智能監控,及時發現掘進作業中人員是否按規程和標準操作,保證掘進作業質量和人員安全。
晉能控股集團還將依托相關煤炭企業、ICT技術公司、科研院所等,合力推動智能礦山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在山西范圍內鋪開,并推動地方標準逐級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
山西省能源局一級巡視員胡萬升表示,山西出臺了智能煤礦建設規范,將5G技術引入智能煤礦,推動煤炭開采由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向智能化發展。目前,山西累計建成24座智能化煤礦和612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礦智能化處于全國前列”。(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