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密歇根大學研究稱——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曾引發全球海嘯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引發了恐龍的滅絕。根據美國密歇根大學最新研究,這場撞擊還引發了一場巨大的海嘯,海浪高達1.6公里,沖刷了距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撞擊地點數千公里的海底。
這顆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留下了一個直徑約100公里的隕石坑。除了結束恐龍的“統治”之外,還導致地球上75%的動植物大規模滅絕。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建模來更好地了解海嘯及其影響范圍:一顆直徑為14公里的小行星以每小時43000公里的速度飛行,撞擊尤卡坦半島并產生了巨浪。他們還通過研究來自全球的120個海洋沉積物巖芯,找到了關于海嘯路徑和力量的證據。近日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進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詳細闡述了這些發現。
據估計,撞擊帶來的“巨型地震”釋放的能量為1023焦耳,比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9.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高出約5萬倍。海嘯的初始能量比印尼海嘯的能量大3萬倍。印尼海嘯造成超過23萬人死亡,是現代醫護對講記錄中最大的海嘯之一。
模擬顯示,海嘯主要向東部和東北部輻射進入北大西洋,并通過中美洲海道(過去用于分隔北美和南美洲)向西南部輻射進入南太平洋。在一些盆地和一些鄰近地區,水下水流速度可能超過20厘米/秒,這個速度足以侵蝕海底的細粒沉積物。
相比之下,根據該團隊的模擬,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印度洋和今天的地中海地區基本上沒有受到海嘯最強烈的影響。在這些地方,水流無線門鈴速度可能低于20厘米/秒的閾值。
根據這項研究,海嘯的威力足以產生約1600多米高的巨浪,沖刷距離小行星撞擊地數百萬公里的海底。它有效地“抹去”了海嘯產生之前及期間該地區所發生事件的沉積記錄。
該研究主要作者莫莉·蘭奇說:“這場海嘯的強度大到足以擾亂和侵蝕地球另一端的海洋盆地中的沉積物,或摧毀了一些更古老的沉積物,使得沉積記錄留下了缺口。”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