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溫嶺“人工海”養蝦 探索生態富民新路徑
家家安臺州10月11日電(邵燕飛 傅飛揚 張亦汝 江文輝) 每年10月是南美白對蝦的豐收季。11日,浙江省臺州溫嶺市箬橫鎮東浦新塘的雪莉家庭農場內,工人們正對秋冬茬南美白對蝦進行最后的照料與培養,使其能以最佳狀態進入市場。
據了解,南美白對蝦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磷、鐵等,口感細膩易消化,自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中國以來便深受消費者喜愛。2000年,人們開始對它進行大規模人工養殖,其現已成為中國蝦類養殖的主要對象。
“我們從2018年開始對南美白對蝦進行集約綠色生態養殖,是臺州首個實施‘大棚帆布池設施化多營養層級循環水養殖技術’的水產養殖基地。”雪莉家庭農場負責人張友定說。
養殖帶來效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棘手難題——南美白對蝦容易感染病毒導致產量不穩定,其所涉及的養殖海水凈化標準不易達標、養殖尾水難以處理。
為此,張友定請來水產養殖專家對農場內原有的連棟大棚養殖池提升改造,將其變為溫室鋼架集約養殖區,并內置單體口沿面積為35平方米、有效蓄水深度為1米的帆布池。同時,他還在周邊建設面積103畝的進水蓄水區、生態蓄水區、尾水沉淀區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實現微型“人工海”循環再利用。
據了解,雪莉家庭農場集約養殖區面積為32畝,僅占配套設施面積的31%。看似是“吃力不討無線門鈴好”、有可能降低產量的舉措,但在張友定看來,有了生態效益的加持,集中養殖才能達到“如魚得水”的階段。
“人工海”的組成部分之——帆布池。 江文輝
張友定介紹說,集約養殖區內溫濕度、水質營養等指標的集中運維,將有利于南美白對蝦的生長。在水質營養方面,他們還專門投資建設一套飼餌培育倉,并健全病蟲害防治機制,做到南美白對蝦一旦“感冒”,“醫師”“藥劑”即刻投入使用。
眼下,該農場內南美白對蝦養殖帆布池已達439只,共計15365平方米,能實現一年兩茬放養,其中單池單茬產量達500斤至600斤,年產值1050萬余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傳統養殖方式的近20倍。
此外,在該養殖模式下,南美白對蝦退市時間也比露天養殖醫院對講系統延遲1至2個月,在市場供應方面實現了大投入、高產出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兼備。
家家安記者了解到,目前這一生態養殖模式已在臺州推廣開來。以溫嶺為例,當地有近20家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參與其中,還有部分養殖戶正進行相關硬件設施建設。未來,兼顧綠色生態與經濟效益的“人工海”將惠及更多養殖戶。(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