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醫療機構新探索:設立互聯網疼痛病房讓晚期癌癥患者居家鎮痛成真
家家安上海10月12日電 (陳靜 陳霞瓊 肖鑫)癌癥晚期等產生的頑固性神經痛常讓患無線門鈴者痛不欲生,在消耗體力的同時,患者身體免疫力迅速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及其面對生活的信心。
上海的醫療機構正探索讓疼痛患者在居家鎮痛并獲得更便捷的醫療服務,不斷提升和優化他們的生活質量。
12日,記者走訪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下稱:上海四院)。該院疼痛科創新開設互聯網疼痛病房,記者看到,病房一端是居家休養的患者,另一語音呼叫對講端是該院的醫生、護士,藥劑師、康復師和營養師等,患者隨身攜帶的智能電子鎮痛裝置和無線互聯網連接著兩端。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方面告訴記者,這種個性化、延續化的治療模式,能夠讓醫護人員在患者出院后,通過互聯網和智能設備,仍然提供及時、精準的治療和護理,讓患者獲得最佳療護效果,讓疼痛患者居家鎮痛成為現實。
家住浙江寧波的71歲張老伯自從被確診為“肺癌癥晚期伴骨轉移”后,一直與難以忍受的疼痛抗爭,且愈演愈烈,幾經周轉,張老伯來到上海四院疼痛科求助。
據該院疼痛科主任陳輝介紹,為了幫助張老伯解決居家緩解晚期癌性疼痛,該科決定使用鞘內藥物輸注系統為他實施鎮痛,這種方法能夠直接、持續地把鎮痛藥物輸送到張老伯疼痛感覺神經周圍。在上海四院順利植入鞘內藥物輸注系統并辦理出院后,張老伯隨即進入到該院的“互聯網疼痛病房”,疼痛科的原班醫護團隊繼續對他進行了為時2周的跟蹤治療,包括對張老伯及家屬進行關于居家鎮痛知識的宣教、監測給藥系統運行情況、指導調整鎮痛藥用量以及通過網絡查房和患者交流病情等。
據了解,經過在上海四院互聯網疼痛病房的“住院”治療,張老伯的居家生活狀態發生很大的變化,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陳輝介紹,上海四院互聯網疼痛病房展開的居家鎮痛主要依賴于三個部分的緊密協同:一是鞘內鎮痛藥物輸注導管及可以聯網的體外鎮痛泵;二是5G網絡、云端服務器和定制開發的智能化數據監控系統;三是多學科的醫生、護士和技術支持團隊。這位專家解釋,用無線網絡的“云”連接醫患雙方的“人”,把服務圍在患者身邊,使得患者在“專業醫護+智能網絡”共同保障的情況下,安全、舒適、自然地居家鎮痛,體面生活。據了解,目前,上海四院互聯網疼痛病房居家鎮痛的主要適應證包括:中晚期癌性疼痛、帶狀皰疹神經痛、糖尿病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導致的缺血性神經痛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互聯網疼痛病房的醫護人員可通過網絡查房、開具醫囑,定期進行健康隨訪;可共享的電子病歷,方便多學科醫護人員進行聯合會診,共同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據悉,如有再次就醫需求,還可提供就醫指導、開辟綠色通道。陳輝坦言,互聯網疼痛病房還有效緩解實體醫院床位不足,居家環境也為患者降低了醫療支出,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談及植入式鎮痛藥物輸注系統的優點,陳輝介紹,該系統注藥位置精準,采用中樞直接給藥方式,治療效果可靠,微小輸注量就可以產生很大的鎮痛效果;該系統用藥量少,使得鎮痛藥物帶來的副反應(如惡心、嘔吐、便秘、呼吸抑制等)發生率大大降低;此外,植入式鎮痛藥物輸注系統注藥速度靈活可調,持續輸注模式加患者手動自控模式,可以及時患者所需及時送達,有效減少“爆發痛”。(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