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農牧大縣借“牛”勢興“牛”業:打造“肉牛之都”
家家安長春10月14日電 (李丹)清晨5點,伴著陣陣哞哞聲,吉林省農安縣巴吉壘鎮雙榆樹村村民王貴良便像往常一樣在牛舍里忙活起來:清理牛舍、鍘草喂料,百余頭體格肥碩的西門塔爾牛滿意地享受著早餐。
“前兩天出欄25頭肉牛,目前存欄200多頭肉牛,預計今年底前能出欄100頭左右。”36歲的王貴良是當地的養牛大戶,眼下他正在擴建牛舍,建成后可以實現400頭肉牛的飼養規模。
“一頭育肥牛的重量能達到1500斤左右,售價大約在25000元。”給力的份量,滿意的價格,讓王貴良靠養牛過上了“牛”日子。
為對標和承接吉林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長春市300萬頭肉牛產業建設工程,近年來,位于松遼平原腹地的長春市農安縣將肉牛產業作為一項主導產業,制定了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戰略,力圖打造中國的“肉牛之都”。
巴吉壘鎮雙榆樹村養牛大戶王貴良的牛舍。 李丹
在位于農安縣的長春城開農投綠色循環肉牛產業示范園區,不同功能的廠房錯落有致。記者在現代化養殖區看到,寬敞的雙列式牛舍排列整齊,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在飲水機旁暢飲,隨著全自動撒料車的轟鳴聲,草料被運到了每頭牛面前。
牛舍配置了恒溫水槽、電風扇、牛體刷等先進設備,每頭牛還配有24小時監測健康狀態的頸環。長春城開農投畜牧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園區總經理劉歡歡介紹,2021年,投資35.9億元的國家級(城開農投)綠色循環肉牛產業示范園區落戶巴吉壘鎮,園區覆蓋全產業鏈條,規劃建設肉牛養殖區、農作物種植區、配套凈水廠及生活污水處理站等設施。整個園區項目建成后,將對肉牛養殖、屠宰和飼料、有機肥加工實現智能化管理,并實現產涂鴉可視對講品可追溯。
“園區建設6個養殖區,共設計牛舍201棟,目前已建成64棟,其它鋼構等主體工程大部分已完成,11月末可全部建成。目前園區存欄優質繁育母牛7805頭,高檔育肥牛3546頭。”劉歡歡介紹,近日,2號養殖區正在進牛,計劃到年底前實現2萬頭飼養規模。
長春城開農投綠色循環肉牛產業示范園區養殖的肉牛。 李丹
城開農投集團還通過“放母收犢”經營模式,建立了聯農帶戶肉牛養殖聯合體。“放母收犢”,即企業與農戶簽合作協議:企業向農民發放基礎母牛,通過融資貸款為村民提供養殖資本;母牛生產后,企業以高于市場價回收小牛,解決農戶的賣牛難。
值得一提的是,從龍頭企業到普通養殖戶,都能享用到政策紅利。“通過抵押拿到了200萬元貸款,一次性訂購200頭小牛,我家的養殖規模奔著400頭去了。”王貴良說,通過政策支持,解決了他養牛資金的問題,還得到了技術方面的幫助。
農安縣畜牧業管理局局長、縣肉牛辦主任徐劍鋒介紹,該縣以“強牧貸”等多種金融產品為切入點,有專人負責對金融保險工作進行定期聯絡和調度。現在新建牛場、擴繁增量、種質創新等方面都有補貼政策。
雖然受到疫情沖擊,但農安縣肉牛產業發展速度未緩。該縣構建了龍頭企業帶動、政企聯民互動、產業園區拉動、養殖大戶聯動、產研結合促動、優勢品牌驅動、金融助力引動、三產融合傳動、特色小鎮推動、全縣舉力行動的發展對講門鈴格局,將肉牛產業打造成為富縣裕民的新載體。
農安縣官方表示,按照“十四五”總體發展規劃,今年,全縣肉牛飼養量要達到50萬頭。新建50頭以上母牛場120個,新建100頭以上育肥牛場150個,新增養殖戶3000戶,百頭飼養大戶600戶、千頭肉牛飼養大村60個。(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