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資管子公司擴容至24家
隨著萬聯證券于近日獲證監會核準設立資管子公司,券商資管隊伍再迎“新兵”。公開資料顯示,截至11月13日,2022年以來已有3家券商先后獲批設立資管子公司。總體來看,目前已有2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登記在案,加上2021年獲批并在同年成立的山證(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證對講門鈴資管”)及上述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的行業隊伍已逐漸擴容至24家。在市場人士看來,資管業務已逐步成為券商主流業務,因此,券商向資管子公司業務方向發展也是趨勢,其業務潛力值得重視。
行業隊伍持續擴容
繼國金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在年內獲準設立資管子公司后,又一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在近日獲批設立。11月1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核準萬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聯證券”)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批復》。據批復內容顯示,證監會核準萬聯證券通過設立萬聯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聯資管”)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批復內容還提到,萬聯資管注冊地為廣東省廣州市,注冊資本為5億元,業務范圍為證券資產管理,由萬聯證券全資設立。
據證監會公布資料顯示,萬聯證券于2020年10月遞交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并被證監會接收材料,于2021年3月獲證監會反饋意見。如今,耗時兩年有余,萬聯證券終于獲準設立資管子公司。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萬聯證券外,2022年以來,還有國金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兩家券商獲批成立資管子公司。其中,申萬宏源集團在11月4日公告表示,證監會已核準申萬宏源證券通過設立申萬宏源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萬宏源資管”)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據了解,申萬宏源資管注冊地為上海市,注冊資本為25億元,由申萬宏源證券全資設立。
同年7月,證監會也核準國金證券通過設立國金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金資管”)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國金資管注冊地為上海市,注冊資本為3億元,業務范圍為證券資產管理,由國金證券全資設立。
總體來看,據中證協官網顯示,目前已有包括安信資管、渤海匯金資管、財通資管、長江資管、德邦資管、東證融匯資管、廣發資管、國盛資管、華泰資管等在內的2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被“登記在冊”。在這一基礎之上,山西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山證資管也于2021年5月獲批,并于同年11月成立;加之年內獲批的3家資管子公司,目前業內券商資管子公司已擴容至24家,行業隊伍進一步擴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也有多家頭部券商紛紛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并在年內取得進展。例如,中信建投證券于9月30日收到證監會關于其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審核反饋,要求中信建投證券需就業務了結計劃方面、資管子公司部門設置等方面進行回復。除中信建投證券外,還有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也相繼于今年6月、7月收到證監會關于其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反饋意見。上述3家公司已于2021年公布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計劃。
資管業務潛力值得重視
為何近年來券商紛紛成立資管子公司?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認為,此舉將推進資管業務板塊轉型,在大資管格局中搶占市場地位,同時也是在《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出臺后,搶抓布局公募資管業務的重要時間窗口。此外,更能利用子公司框架下的機制優勢,全方位提升券商資管業務的競爭力。
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顯示,同一主體或受同一主體控制的不同主體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制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這一背景下,公募持牌數量限制被適度放寬,券商資管子公司正穩步擴容。
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則評價道,“越來越多的機構把資管業務部門劃分出來成立子公司,而作為子公司,在業務方面的便利性、靈活性、合規性都有顯著提升,因此券商成立資管子公司,可以更好地開展資管業務”。
東方財富Choice顯示,合并報表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A股41家直接上市券商共實現資管業務凈收入335.46億元,較2021年同一鍵報警呼叫期的349.24億元減少3.95%。
雖然受年內市場表現不佳影響,券商資管業務收入同比小幅下滑,但多家券商的資管業務收入仍同比大漲,如光大證券、天風證券、東北證券等6家券商漲幅均超50%。從單家券商的最新排名情況看,有8家券商資管業務凈收入超過10億元,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以及華泰證券排名前三,分別實現收入80.83億元、66.78億元、25.97億元。
“券商資管的業務潛力值得重視,有較好的前景。未來隨著規模擴大,競爭逐步增加,業績以及增長速度可能會有一定的分化。”王劍輝如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實習記者 郝彥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