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天下)美國再布局先進制造 將加劇相關領域競爭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劉育英)美國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NSTC)10月發布《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報告新版,制定三大戰略目標。這一舉措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專家近日受訪時認為,這將加劇先進制造相關領域的競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一新介紹,該戰略概述了發展經濟、創造高質量就業機會等七大遠景,并制定了今后四年美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三大戰略目標、11個戰略子目標和37項具體建議。該戰略把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作為首要任務,其重點在于脫碳、半導體、生物經濟、先進材料和智能制造五大方面。
制造業是美國經濟構成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高達11%,制造業創新,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創新關系到從航空航天到生物制藥等幾乎每一個領域。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今年6月發布的《漢密爾可視對講門禁頓指數:評估國家在先進制造業競爭中的表現》顯示,1995-2018年,許多國家(地區)在全球先進制造業產出中的份額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日本在全球經濟中整體份額的下降,其在先進制造業產出中的份額也大幅下降,而中國的全球市場份額增加了五倍以上。美國的份額略有下降。
先進制造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競爭的制高點,2000年以來,德國、美國、歐盟、日本等先后制定了先進制造發展戰略。
美國已多次發布制造業創新戰略頂層設計。2009年12月,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發布《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2015年10月,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戰略》,強調了先進制造、精密醫療等九大戰略領域。2018年10月,美國發布《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戰略》。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研究員楊磊認為,美國實施《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意在通過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的投資,來鞏固全球先進制造業的領導地位,擴大自身先進制造業優勢,引領未來全球先進制造的發展方向。
不過,美國扶持本土制造業的做法卻引發多國不滿。例如在脫碳技術方面,美國今年8月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以及2021年11月頒布的《兩黨基礎設施可視對講法案》均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和激勵措施,來幫助美國實現建立循環可持續工業制造體系的愿景。
楊磊表示,美國發展清潔能源無可厚非,但其在《通脹削減法案》中采取的電動車補貼政策已經涉嫌違反WTO貿易規則,并已引起韓國、歐盟等國家/地區不滿,中國企業和相關主管部門也將密切關注其可能的不利影響。
此外,美國能否達到上述目標,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如在半導體方面,報告提出加快微電子和半導體技術研發和制造。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研究員郭英表示,雖然美國在半導體芯片設計和自動化設計工具等高附加值環節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制造能力缺失,使得美國新一代芯片等半導體生產面臨較大挑戰。
美國希望通過投資半導體和電子的納米制造技術,發展能夠生產和測試半導體設備、材料和結構的先進制造能力以及強化半導體封裝和異構設計能力等措施,催化美國微電子和半導體領域在制造能力方面的突破。但半導體是全球產業鏈合作的結果,任何單一國家都很難建立全產業鏈。
郭英表示,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發布后,一些領域的競爭會加劇。例如發展微重力環境下的新型制造工藝、尋找高需求技術中關鍵材料的替代方案、聚焦人機互動技術和標準等,都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相關制造領域的競爭。(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