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石嘴山:“智”造轉型迎新生
家家安石嘴山2月13日電 題:寧夏石嘴山:“智”造轉型迎新生
家家安記者 李佩珊
寧夏北部城市石嘴山是“一五”時期布局建設的中國十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60余年間,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在這片“塞上煤城”創造了無數輝煌與奇跡。如今,面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道“必答題”,石嘴山在補鏈、延鏈、強鏈中不斷轉型升級,讓產業由制造走向“智造”,變“黑”為“綠”,由“重”變“輕”,迎來了發展的新春天。
春寒料峭,石嘴山市平羅縣工業園區內年產6萬噸工業尾氣生物發酵法制燃料乙醇生產線并未停下生產步伐。在眼前壯觀的“鋼鐵森林”里,“魔術”正在上演。
“我們的生產線可將含有一氧化碳的工業尾氣直接轉化為燃料乙醇、蛋白飼料,實現工業尾氣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據寧夏濱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登科介紹,工業尾氣生物發酵制燃料乙醇技術是一項新興的生物科技工藝,采用氣體生物發酵技術,生產過程中可實現二氧化碳一次減排約33%以上。
天地奔牛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進行工一鍵報警呼叫作。 李佩珊
石嘴山作為傳統工業城市,其產生的大量工業無線門鈴尾氣通常作為熱能使用,對環境造成壓力。而傳統燃料乙醇主要來自糧食發酵,每3噸糧只可產1噸燃料乙醇,因此,燃料乙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2021年至2022年,寧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燃料乙醇項目、寧夏濱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燃料乙醇項目相繼投產,讓這些難題迎刃而解。生產線上,含有一氧化碳的工業尾氣在灰黑色管道里不停流動,最終實現“變身”。
以如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命題,在石嘴山,類似濱澤新能源這樣的“隱形冠軍”“單打冠軍”還有很多。
2022年9月,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450米超長工作面智能刮板輸送機實現月產突破100萬噸,單日最高產量達到4.6萬噸。這標志該公司研制的超長工作面智能刮板輸送裝備已具備2~3米中厚煤層智能化開采年輸送量千萬噸水平,將為更多智慧礦山提供技術裝備保障。
450米超長工作面智能刮板輸送機模型。 李佩珊
作為中國煤機制造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天地奔牛也曾一度受到煤炭行業退潮的沖擊。在石嘴山市建設產業轉型示范市的浪潮中,天地奔牛也開始探索由制造走向智造的新路徑,逐步淘汰落后工藝設施,研發新產品、推進新項目,在煤機裝備制造領域中,從跟跑者變成了屢獲“單項冠軍”的領跑者。
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慶華表示,全數字化已成為其生產車間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們從制造工藝開始,通過NC數據傳輸,實現了遠端的工藝模擬和現場制造的協調。制造過程中,能夠實現全數字化的過程監控,最終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精細管理。”他說。
在石嘴山市發改委副主任樊宗余看來,高端化轉型背后的最大推動力是創新,唯有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一景(資料圖)。 李佩珊
目前,石嘴山市不斷推動晶體新能源、潤陽硅材料等77個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項目建成達效。如今,以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拉晶—切片—組件為主的光伏全產業鏈制造基地已在石嘴山初具雛形,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8%。
作為老工業基地,石嘴山市2022年度調整改造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成效明顯,被國家發改委通報表揚。這是全國4個連續三年獲得通報表揚的城市之一,也是西北地區唯一連續三年獲得表揚的城市。
從資源枯竭城市到高質量發展的“優等生”,石嘴山也不忘為更多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在閑置老礦區、老工廠等工業遺跡內,大武口生態工業旅游休閑集聚區應運而生。這里的一草一木,仿若在告訴每一個經過的游客,石嘴山從“煤城”到“美城”的嬗變之路。(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