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打造未來產業高地要用“開放包容”消除“不確定性”
家家安上海2月17日電(樊中華)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2022年9月,上海瞄準健康、智能、能源、空間、材料語音呼叫對講五大未來產業領域16個賽道展開布局,矢志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新年開局,上海該從何處發力,引“未來”之光照亮現實?
“未來產業的特征在于其科技還未完全成熟,產業處于早期,將有可能在未來形成爆發力,但在當前卻具有不確定性,”上海市經信委技術進步處副處長居欣玨在16日舉辦的“中新·申見”前沿圓桌訪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針對未來產業的不確定性特征tuya可視對講,上海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去營造氛圍、搭建平臺、引導發展,推動創新。
“開放包容”一是會體現在政府與市場的緊密協作中,聚集各方力量與資源,合力將發展未來產業中的“不確定”轉化為“確定”。“政府會在其中起到搭臺助推的作用,但某一個具體產業是否真正能落地生根,發展成熟,一定是市場檢驗的結果,政府與市場會各司其職。”居欣玨表示。
政府將如何釋放“推力”?居欣玨介紹,當前上海希望以“項目+人才”“載體+平臺”為兩大抓手,為未來產業“量身定制”適合的生長環境。
“項目+人才”即政府會引入、培育具有未來科創屬性的重大科技項目,引進產業化團隊和全球頂尖人才。“上海本身已具有吸引未來產業創新資源聚集的優勢,例如良好的營商環境、生活環境,以及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等領域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可以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大量應用場景。”居欣玨說。
而“載體+平臺”則是要為極具創新變革的未來產業搭建全新平臺。《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提出,上海將打造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以形成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示范引領;打造一批未來產業加速園以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通力合作打造未來產業聯合創新體,以暢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雙向通道。
“未來產業的不確定性就在于誰也不敢保證它會百分之百成功,但我們要為它創造資源和條件,”居欣玨說,通過“項目+人才”“載體+平臺”,我們可以盡量去消除未來的不確定性,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和助力。
此外,“開放包容”還將體現于針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柔性”。
“上海未來產業五大領域的選擇,是我們在跟蹤大量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前沿技術預測的基礎之上,結合上海創新資源,企業資源、載體資源的基礎,提煉出來的重點方向,”居欣玨說,“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產業會局限于這些領域和16個賽道,同樣,這些領域賽道的發展也不會是齊頭并進的,不同產業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我們會在不確定性中去尋找確定的、成熟的技術和產業率先發展,并用更大的耐心去培養不成熟的部分。”
居欣玨指出,未來產業是上海在“3+6”現有優勢產業基礎之上,根植于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之后,面向10年乃至更長期的搶占前沿技術和產業制高點的戰略謀劃和舉措,“也是上海代表中國參與未來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他也同時指出,面對打造未來產業高地的新使命,政府一是仍需及時革新思想理念,不能停留在現有產業的理念模式上;二是要加緊制定適合未來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三是要更加注重調動各界力量關注、聚焦甚至投身到未來產業發展上。(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