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具”帶貨出村 三峽庫區萬州如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家家安重慶2月17日電(張霽雯)“咱們這個品種叫北京檸檬,它皮薄、微軟、多汁,顏色偏深,外觀像橙子,常溫下可以儲存15天左右,很多飲品店里用的青果就是它的前身......”在三峽庫區重慶萬州白羊鎮大悟村,賈積霞穿行在自家的果園里,對著手機侃侃而談,向觀眾展示著現摘的檸檬。
今年36歲的賈積霞是兩個孩子的母親,2020年底,她因病從溫州回到家鄉萬州治療。白羊鎮盛產檸檬,滯銷時,數噸檸檬在果園里無人問津。為了給家鄉做點什么,也給家庭增收,賈積霞想試試電商直播。
有了想法,機會隨之而來。2021年10月,由萬州區鄉村振興局組織,博拉新媒體培訓學院、博拉渝東北數字產業基地承辦的第一期電商直播培訓班開班,賈積霞毫不猶豫地報名了。通過一個月的系統培訓,賈積霞做主播、丈夫做影師——“小檸檬”直播間開播了,并逐漸走上正軌。
“起初許多網友是想通過消費獻愛心,后來漸漸被農產品的品質吸引,成了回頭客。”檸檬的定價為29.8元5斤,賈積霞說,多的時候,一場直播銷售額破萬元,平均下來每月也基本有幾千元的收入。
圖為學員在博拉實訓課上學習直播。 王橙
很快,檸檬不夠賣了,賈積霞就去對接鄉親們的貨品,售賣起了土蜂蜜、川紅橘、椪柑、玫瑰香橙等。同時,博拉也依托自身的平臺、資源和供應鏈體系,為學員們提供更多的貨盤和產品,還可嫁接資源,使其參與到項目和活動中。
正值第五屆三峽柑橘國際交易會在今年2月份開幕,這幾天,賈積霞忙著為玫瑰香橙“帶貨”。她想搭建自己的視頻基地,輸出鄉村題材的內容,“后期還會售賣黃桃,也是我們同學自己的產業。”賈積霞笑著說。
讓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直播變成新農活,在萬州,像賈積霞這樣,通過博拉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博拉新媒體學院電商直播培訓班成長起來的鄉村主播有很多。
“培訓內容涵蓋新媒體制作到運營的全鏈路,我們不僅講如何帶貨,更要講新媒體的營銷邏輯,從思想、技術和營銷層面為學員賦能。”博拉策劃運營經理王橙介紹,“通過直播帶貨,在帶動村民增收的同時,還增加了更多就業崗位,搭建了交流的圈層,并向渝東南、渝西等區域輻射,實現抱團發展,提升當地致富的‘造血’功能。”
作為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萬州園引進的首批數字經濟企業之一,博拉通過直播電商、跨境電商及AI信息化建設等平臺,打造總面積700平方米的渝東北數字產業基地,持續挖掘鄉村資源,利用直播電商,拉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高效變現,全面助推萬州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
圖為萬州玫瑰香橙。 賈積霞供圖
2022年,該基地入駐企業達到50家,培訓人員約1500人,發布視頻近5000余條,累計播放1500萬次,銷售額突破13000萬元,為鄉村輸送了家用門鈴一大批懂新媒體技能的“致富能手”。同時,基地已取得渝府食品、食三幺、禾益米業、中民達食草肽豬等萬州農副特產線上銷售代理權。
今年1月,龍沙鎮海螺村的田埂上多了一座“星空房”,成為稻田里的直播間,博拉的運營團隊指導“村干”在這里直播帶貨當地出產的“魚田稻米”。
龍沙鎮是三峽庫區傳統的天然糧倉,海螺村地理條件優渥,采用稻魚綜合種養,即“魚稻共生”,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高效生態循環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益。
此外,燕山鄉泉水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農文旅”融合發展已見雛形;高梁鎮擁有夯實的蔬菜、柑橘基地,特色農業蓬勃發展;太龍鎮的紅橘種植、食品工業展現出旺盛生命力......
選擇龍沙鎮海螺村進行田間直播,是博拉進行數字鄉村建設的一次嘗試與拓展。博拉將走出園區,走進鄉鎮村進行調研考察,下沉到一線挖掘當地產業和新媒體建設需求,以村為單位培養“代言人”,嘗試打造“一村一網紅”模式;將鏡頭對準田間、農場、養殖場,以更接地氣的場景化直播,讓消費者看到真實、現代化的農業、農村、農人,深入助推涂鴉可視對講數字化建設與鄉村振興實現融合發展。(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