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曄平:上海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路徑十分清晰
家家安上海2月17日電 題:芮曄平:上海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路徑十分清晰
作者 樊中華
“當前我們正在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其動力特征是一種多技術匯聚融合的智能化的創新,在這個時代,更多未來技術和未來產業的突破可引領中國真正走上現代化強國。”
在2月16日舉辦的“中新·申見”前沿圓桌訪談中,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芮曄平于主旨演講時指出,2022年9月,上海發布了《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是國內迄今為止賽道最全、目標相對明確、路徑最為清晰的地方未來產業發展方案,可切實推動未來產業穩步推進,有序成長。
芮曄平進一步解釋,上海《方案》不僅提出將在健康、智能、能源、空間、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領域16個賽道發力,到2030年,使未來產業產值達5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同時也在功能定位和產業空間規劃上明確給出了將“規劃圖”落實為“施工圖”,并進一步形成未來產業宏偉“藍圖”的具體實施路徑。
一是以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做強未來產業集群發展的引擎。芮曄平指出,先導區在功能上需要兼具創新可視門鈴策源和產業引領作用,在若干細分賽道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全鏈條,打造產業集群。上海張江科學城、臨港新片區、閔行大零號灣三個科創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條件好的區域可作為首批三個先導區,先行促進產業集聚,引領未來產業發展。
二是將建設一批以承載并推動未來產業領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核心功能的未來產業加速園。“與傳統獨立分散的孵化器、加速器不同,未來產業加速園應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統籌布局未來產業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涵蓋孵化器、加速器、小試中試平臺、旗艦工廠、技術服務平臺、金融服務機構等多元要素,tuya可視對講”芮曄平認為,大學科技園、雙創空間載體、特色產業園區等三類產業創新載體將有條件率先打造成為未來產業加速園。
三是建設一批創新聯合體,以打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雙向通道。“創新聯合體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的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目的在于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芮曄平說,這一新型組織模式將以企業為主導力量,整合大學、科研機構等,進行未來產業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府則可以設立聯合攻關項目等方式進行引導和推動,這對于領域交叉性極強的未來產業創新而言至關重要。
在當天專訪中,芮曄平指出,所謂“未來”產業,必然需要“長線布局”,上海此番發力打造未來產業高地,一方面是在不斷地尋找發展新動能,以最前沿的技術力量賦能現有產業更迭升級;另一方面,相比之前直接引進成熟產業的發展模式,搶占未來產業主戰場不僅是為了三到五年后的新增長,同時更是為了打破未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發展桎梏。
“未來產業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技術、思想的自然延續,”芮曄平說,回望人類技術和產業革命頻發的最近三百年,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帶來了未來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很多國家由此在變局中開新局,在變局中實現科技產業的彎道超車。
“發展未來產業切忌急功近利,”芮曄平強調,雖然未來科技、未來產業的萌芽可能對當下經濟發展無法形成強支撐,但它確實能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希望。搶占未來新賽道、培育未來企業與人才,定會讓未來的路越走越寬。(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