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區域看發展】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從“過道經濟”變“通道經濟”
家家安重慶2月18日電(王婷婷)隨著一陣響亮的鳴笛聲,一輛搭載摩托車配件、化工產品等貨物的列車從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的團結村站緩緩駛出,這里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始發地,各類貨物從這里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記者本周跟隨“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活動來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探訪該地如何建設國際物流樞紐,變“過道經濟”為“通道經濟”,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幾年前,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所在的區域,大部分都還是田野、荒地,如今這里早已從兩山之間的遠郊鄉鎮區域變成國際知名的開放平臺?!痹谥貞c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著這幾年的發展變化。
28天建成中心站高規格展廳,3個月建成7.3萬方整車進口口岸,8個月建成5.4萬平方米鐵路保稅物流中心……今天,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市場主體已從最初的不到200家增加到現在的5400余家,稅收從2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55億元。在這一組組數據背后展現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規劃建設國際物流樞紐的速度和成效。
圖為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團結村站內繁忙景象。 趙泓瀟
在通道建設上,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率先開行中歐班列、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四向齊發”開放格局,充分發揮跨境聯運大動脈起點作用,持續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4+N”通道功能,促進鐵公水空“四式聯運”融合發展,打造國際鐵路數據港,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其中,新開醫院對講系統小區對講機中老、中緬等6條支線,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總量突破2萬列,輻射全球118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川渝西部陸海新通道集裝箱運輸量突破60萬標箱等目標相繼達成。
隨著國際班列開行數量不斷增加,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圍繞“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發展思路,積極為中國和全球商品“帶貨”,逐步建成面積近2平方公里的口岸保稅功能區域,變“過道經濟”為“通道經濟”。
2022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名單正式出爐,位于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內的沙坪壩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成功入選,成為重慶市首個被納入國家骨干冷鏈基地網絡建設體系的物流園區,冷鏈運輸成為園區重要一環。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監事會主席羅書權介紹,目前園區內建成了整車、醫藥、肉類、郵件4個功能口岸。其中,整車進口累計超過3萬輛,保時捷分撥中心、德國大眾中國平行進口總經銷落戶于此。藥品口岸已進出口24個品種,一批包括阿斯利康、默沙東等在內的世界知名藥企落戶園區。
羅書權稱,未來幾年,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將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系統重塑開放引領新優勢,突出“樞紐升級、制度創新、產業提質”三個關鍵,高質量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要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配置資源、拓展市場,做大口岸經濟,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增強城市能級,努力在打造“開放引領示范區”中躍上新臺階,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貢獻力量。(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