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上海發力未來產業:未來勢能何以化為經濟動能?
中新社上海2月18日電 題:上海發力未來產業:未來勢能何以化為經濟動能?
作者 高志苗 樊中華
在上海嘉定、青浦等物流聚集區,搭載重塑集團燃料電池系統的數百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城市間穿梭。這種“零排放,無污染”的載運工具,成為未來產業落入現實的“縮影”。
2022年,上海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未來能源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共同構成未來產業的“五大領域”。上海發力未來產業,未來勢能如何轉化為經濟動能?
“賦能傳統”提質增效
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芮曄平從兩方面理解未來產業,一方面是通過前沿技術布局,催生新的產業和業態,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另一方面是注重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前沿技術對傳統產業的賦能。
“現在布局未來產業,一方面是面向未來,抓未來的產業機遇;另一方面是立足當下,解決產業自身的問題,有些傳統產業要通過新的技術賦能以實現效能提升、產業更迭,如氫能與汽車產業結合,未來產業也需要在傳統產業中尋找應用場景,如人工智能對傳統產業的賦能。”芮曄平告訴中新社記者。
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市場總監劉一粟也表示,隨著氫能技術和氫能產業的發展,對助力未來很多行業、產業綠色轉型和提質增效都會帶來切實的貢獻。
他以商用車為例,商用車深度脫碳對國家交通領域降碳減排、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有重要意義,隨著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進一步推進和行業規模化、商業化提速,氫能產業會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圖靈量子戰略總監王新文將技術賦能視作企業使命。“作為一種底層技術,我們需要跟其他產業結合應用,通過賦能其他產業進行提升。”
“以虛強實”布局未來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日前表示,要形成元宇宙“以虛強實”的醫院對講系統發展導向,打造賦能千行百業的產業創新體系。其中包括:聚集工業制造、商業、設計、辦公、教育、醫療、城市治理等領域,打造一批行業標桿應用。
在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策劃師宋曉東看來,元宇宙不是“空中樓閣”。參與上海奉賢新城元宇宙城市會客廳的打造,將“山川奇石”構建到湖南張家界元宇宙文旅創新中,他的元宇宙在“眼前”。
“我們布局元宇宙的時候,線上和線下是打通的,基于線上跟線下一體打造的空間,是一種新型社會的探索。”宋曉東說。
電影《流浪地球2》熱播,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首席市場官張華介紹公司產品外骨骼機器人時自帶了些“流量”。創始團隊從最早的醫療賽道開始,到專注工業以及未來家庭場景,再到拓展養老市場,他說產品服務的對象是“未來的每個人”。
“外骨骼是比較新的賽道,”張華直言,“但這個技術并不科幻,就在生活當中,每個人也都會用得上。當下的工業場景以及養老場景都會涉及。”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技術進步處副可視對講門禁處長居欣玨告訴記者,規劃的重要性和意義就在于它會瞄準未來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而這個制高點不光是上海本身的制高點,它是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