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稅務機關再推25項便民舉措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 趙建華) 今年,中國國家稅務總局連續第10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首批推出17條便民服務舉措后,21日又接續推涂鴉可視對講出了第二批25條便民服務措施,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21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據國家稅務總局新聞發言人黃運介紹,部分措施已落地見效。其中包括,13項涉稅費資料納入容缺辦理范圍,34項稅費資料報送進一步精簡;可視門鈴在尊重企業意愿的前提下,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為產業鏈供應鏈不暢的企業牽線搭橋,助力供需雙方對接,1月份已經幫助426戶企業自主實現有效購銷9.8億元人民幣。
黃運表示,第二批25條便民服務措施涉及面更廣、內容更豐富:在高效落實政策上著力,助企紓難解困;在推進智能辦稅上著力,助企減負增效;在優化執法方式上著力,助企公平競爭。
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復制推廣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舉措的通知》,決定在全國復制推廣50項創新試點舉措。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沈新國介紹說,其中涉稅舉措有12項。這些措施主要亮點有:持續壓縮納稅時間,推行“多稅合一”綜合申報,北京、上海、重慶將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納入綜合申報范圍;優化執法監管機制,按照“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原則,讓守信納稅人享受更多便利,對信用等級低的納稅人進行重點監管、從嚴監管;推進數據共享共用,讓數據“多跑路”,讓納稅人“少跑腿”。
發布會上,黃運還介紹說,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新媒體等進行虛假引導甚至實施網絡涉稅詐騙,將“黑手”伸向納稅人。有的直接詐騙納稅人錢款牟取不法利益;有的非法騙取納稅人信息特別是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等,用于“灰色交易”;有的蓄意制造恐慌向納稅人招攬擴大業務。國家稅務總局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對涉稅中介虛假宣傳信息、開展惡意稅收籌劃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整治,并公開曝光了一批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件。(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